小苏打性质与稳定性
	
	
1.常温常压下稳定。
	
2.禁配物:强氧化剂、强酸。在干燥的空气中稳定,加热(50℃)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,至270℃时分解完全。分解温度100~140℃,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,发气量为267L/kg。在100克水中的溶解度为6.9g(0℃),16.4g(60℃),在空气中较为稳定。
	
3.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。受热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,100℃时变成倍半碳酸钠Na2CO3·NaHCO3.2H20) ,270~300℃下加热2H, 完全失去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钠, 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, 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.
	





	





	
所谓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,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。
	
1.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,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;
	
2.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,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、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;
	
3.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,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,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,形成气泡,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。
	
化学发泡剂又有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之分。
	
碳酸盐:一种无机发泡剂,使用较多的主要是碳酸钙、碳酸镁、碳酸氢钠。
	
	





	
碳酸氢钠是无机吸热型发泡剂, 由于发气量大,原料易得,价格便宜而受到重视 。但是由于它的分解温度低 ,分解温度范围较宽,在塑炼过程中提前分解损失, 引起塑化效果不好 ,故多在橡胶中应用,再有主要用于PVC及PS异型材、板材、片材的发泡如百叶窗、镜框等各种低发泡塑料制品、TPR鞋底及PVC注射拖鞋、凉鞋的发泡。橡胶工业利用其与明矾、H发孔剂配合起均匀发孔的作用,多用于橡胶、海棉生产,可代替部分ADC,可以实现降低成本,而在塑料中应用范围有限。采用合适的改性剂可以明显提高碳酸氢钠的发温度 ,使处理样品的分解温度范围变窄 ,提高发泡速率 。放热型发泡剂与碳酸氢钠混用, 可以得到热值较小的发泡剂, 有利于塑料加工工艺条件的控制。
	
	




